4月20日下午,巢湖市图书馆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由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巢湖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培育阅读风尚 建设书香安徽”4·23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展演暨理论微宣讲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当朗诵艺术与理论宣讲跨界融合,一场跨越年龄、触动心灵的文化之旅就此启程。
经典诵读传递家国情怀
舞台上,不同年龄段的诵读者以声为笔,共同勾勒出对祖国的赤忱热爱。中年诵读者以男女对话形式深情演绎《祖国是什么》,“血管里奔腾的热血”“眼眶中晶莹的泪花”等诗意表达,将对家国的深情层层递进地铺陈开来,引发全场共鸣。青少年群体则以《少年有梦 强国有我》发出时代强音,稚嫩却坚定的童声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掷地有声,展现出新时代少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精神风貌。
从《采蒲台的苇》中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到《中文之美》里对汉语言文字的深情礼赞,表演者或激昂澎湃如江河奔涌,或婉转低吟似细雨润物。舞台上下,情感随着声浪流动,不同年龄、身份的观众共同沉浸在中华儿女的集体情感记忆中,让诵读不仅成为声音的艺术,更化作连接民族精神的桥梁。
理论宣讲实现双向奔赴
“说起红色文化,让我想起了巢湖市的银屏镇,银屏是一片红色的沃土……”理论微宣讲环节,巢湖市“洗耳恭听”宣讲团成员刘佳琦的讲述,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以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蒋家河口战斗为切入点,用“家门口的红色历史”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极具感染力的宣讲频频打动现场观众。
“宣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听’与‘讲’的双向奔赴。”刘佳琦在采访中分享感悟。作为基层宣讲员,她表示未来将秉持“洗耳恭听”的姿态,深入田间地头、村居广场,把群众的困惑与诉求融入宣讲内容,将“文件话”转化为“家常话”,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跳出文件文本,化作百姓听得懂、用得上的“精神养分”。
艺理融合收获观众好评
活动现场,舞蹈、民乐演奏与女声合唱穿插其间,也成为艺术化宣讲的点睛之笔。这种“诵读+宣讲+文艺”的跨界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宣讲的严肃感,让严谨的理论与自由的艺术碰撞出独特火花。
“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没想到有这么精彩的活动,孩子从头看到尾”“这跟我想象的理论宣讲不大一样”……精彩纷呈的艺术化宣讲让广大市民朋友们接受了一次潜移默化的思想洗礼,现场收获满满好评。市民李女士带着女儿全程认真聆听,她感慨:“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了今日和平,这样的教育比书本更生动。”
理论浸润心田,文艺点亮生活。这场“诵读+宣讲+文艺”的创新实践,不仅是世界读书日的一次特色表达,更是文化传承与理论传播同频共振的一个生动缩影。未来巢湖市将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融合各类宣讲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模式,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出特色、“讲”到深处、“声”入人心。
记者 周晓梅/文 宋阳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