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文明创建
巢湖:节地生态葬让生命回归自然
时间:2025-04-09来源:点击:

清明时节,在巢湖市万山文化陵园,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只是传统的墓碑,在“花坛”前、“绿树”下,也有亲属拿着鲜花,前来祭奠已故亲人。

近年来,巢湖市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这一“不占土地、不设墓碑、回归自然”的安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也是将“节地绿色”理念融入“入土为安”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实践。

绿色殡葬渐成新风向

什么是节地生态安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节地生态安葬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为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巢湖市万山文化陵园自2024年12月正式开园后,便在全市率先推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元化节地生态安葬形式。截至目前,已有7位逝者以生态葬方式长眠于大自然的怀抱,其中花坛葬、森林葬占比较多。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选择以节地生态葬的方式入土为安多为逝者生前的意愿,其家人也本着尊重的态度送别逝者回归自然。这也折射出巢城居民对绿色殡葬理念的逐步认同。

据介绍,节地生态葬涵盖节地葬和生态葬两大类型。节地葬是以集约化方式,充分利用空间的安葬方式,如格位葬、草坪葬等形式,虽保留骨灰,但不建墓基、墓碑和墓穴,可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生态葬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如森林葬、花坛葬等形式,让逝者融入自然。亲人将逝者的骨灰装进可降解骨灰盒中埋入花坛下、树下,地表不留坟头、不设墓碑,为满足亲属祭扫需求,可以在指定区域留标有逝者姓名、出生年月日等内容的标识牌进行标记。

开启生命绿色归途

今年清明节期间,巢湖市又有2名逝者在亲属陪伴下来到万山文化陵园,以花坛葬的方式,将与大自然长久相融,使其生命在自然怀抱中永恒延续。

相较于传统的殡葬方式,新形式的生态葬更加体现“节地、绿色、公益”的绿色殡葬理念。在园林式的生态墓园里,风格简约的格位葬、绿茵茵的草坪葬、回归自然的森林葬和花坛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形式,为推进殡葬改革、规范骨灰处理提供了最佳途径,也为逝者营造了宁静、鸟语花香的安息之所。“自开园以来我们对生态葬的多种安葬形式进行常态化宣传推广,在绿色殡葬文明风尚的助推下,民众对于节地生态安葬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有所提升。”巢湖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俊龙介绍,环保、节地是生态葬的目的所在。据了解,传统墓园以立碑为主,墓穴四周被硬底化水泥、沙砖等材料覆盖,每个占地约0.8平方米,而花坛葬、森林葬等可以深埋地下多层、重复使用。“以500平方米土地面积为例,如果是花坛葬,深埋三到四层,至少可容纳3000人落葬,节地率比传统墓碑式要提升60倍。”王俊龙说道。通过艺术性的精心设计,园区的生态安葬区域与景观树、观赏花等有机结合,打造出鲜花环绕、绿树相依的生态景观区,从而使骨灰安放与墓园生态环境相互提升,达到节地、生态、艺术、环保的目标。

倡导节地生态新风

与动辄花费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传统殡葬形式相比,节地生态安葬成本极低。记者了解到,目前巢湖市各地公墓普遍提供不同价位、不同方式的安葬服务,其中参加节地生态葬的服务费用不仅全免,政府部门还给予500-1000元不等的补助,其他公益安葬价位从1000元至1万元不等,保障群众对安葬服务的基本需求。

殡葬改革的本质是文明进步,既要守护生命尊严,也要守护生态未来。接下来,巢湖市民政部门还会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更多的群众接受、认可节地生态葬。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力度,探索更多创新的节地生态葬式葬法,优化生态安葬服务,让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逝有所安”与“生态永续”在绿水青山间实现完美统一。

记者 周晓梅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文明创建
巢湖:节地生态葬让生命回归自然
时间:2025-04-09 10:44:10来源:点击:

清明时节,在巢湖市万山文化陵园,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只是传统的墓碑,在“花坛”前、“绿树”下,也有亲属拿着鲜花,前来祭奠已故亲人。

近年来,巢湖市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这一“不占土地、不设墓碑、回归自然”的安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也是将“节地绿色”理念融入“入土为安”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实践。

绿色殡葬渐成新风向

什么是节地生态安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节地生态安葬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为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巢湖市万山文化陵园自2024年12月正式开园后,便在全市率先推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元化节地生态安葬形式。截至目前,已有7位逝者以生态葬方式长眠于大自然的怀抱,其中花坛葬、森林葬占比较多。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选择以节地生态葬的方式入土为安多为逝者生前的意愿,其家人也本着尊重的态度送别逝者回归自然。这也折射出巢城居民对绿色殡葬理念的逐步认同。

据介绍,节地生态葬涵盖节地葬和生态葬两大类型。节地葬是以集约化方式,充分利用空间的安葬方式,如格位葬、草坪葬等形式,虽保留骨灰,但不建墓基、墓碑和墓穴,可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生态葬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如森林葬、花坛葬等形式,让逝者融入自然。亲人将逝者的骨灰装进可降解骨灰盒中埋入花坛下、树下,地表不留坟头、不设墓碑,为满足亲属祭扫需求,可以在指定区域留标有逝者姓名、出生年月日等内容的标识牌进行标记。

开启生命绿色归途

今年清明节期间,巢湖市又有2名逝者在亲属陪伴下来到万山文化陵园,以花坛葬的方式,将与大自然长久相融,使其生命在自然怀抱中永恒延续。

相较于传统的殡葬方式,新形式的生态葬更加体现“节地、绿色、公益”的绿色殡葬理念。在园林式的生态墓园里,风格简约的格位葬、绿茵茵的草坪葬、回归自然的森林葬和花坛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形式,为推进殡葬改革、规范骨灰处理提供了最佳途径,也为逝者营造了宁静、鸟语花香的安息之所。“自开园以来我们对生态葬的多种安葬形式进行常态化宣传推广,在绿色殡葬文明风尚的助推下,民众对于节地生态安葬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有所提升。”巢湖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俊龙介绍,环保、节地是生态葬的目的所在。据了解,传统墓园以立碑为主,墓穴四周被硬底化水泥、沙砖等材料覆盖,每个占地约0.8平方米,而花坛葬、森林葬等可以深埋地下多层、重复使用。“以500平方米土地面积为例,如果是花坛葬,深埋三到四层,至少可容纳3000人落葬,节地率比传统墓碑式要提升60倍。”王俊龙说道。通过艺术性的精心设计,园区的生态安葬区域与景观树、观赏花等有机结合,打造出鲜花环绕、绿树相依的生态景观区,从而使骨灰安放与墓园生态环境相互提升,达到节地、生态、艺术、环保的目标。

倡导节地生态新风

与动辄花费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传统殡葬形式相比,节地生态安葬成本极低。记者了解到,目前巢湖市各地公墓普遍提供不同价位、不同方式的安葬服务,其中参加节地生态葬的服务费用不仅全免,政府部门还给予500-1000元不等的补助,其他公益安葬价位从1000元至1万元不等,保障群众对安葬服务的基本需求。

殡葬改革的本质是文明进步,既要守护生命尊严,也要守护生态未来。接下来,巢湖市民政部门还会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更多的群众接受、认可节地生态葬。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力度,探索更多创新的节地生态葬式葬法,优化生态安葬服务,让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逝有所安”与“生态永续”在绿水青山间实现完美统一。

记者 周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