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巢湖
【合肥在线】一天2万斤!巢南年糕加工坊热火朝天
时间:2025-01-08来源:点击:

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着“年年高升,步步高升”。随着春节的临近,在巢湖南岸,尤其是巢南的坝镇,大大小小的年糕加工作坊又热闹了起来,街头巷尾飘着阵阵年糕香。

微信图片_20250108130837.png

居民在室外晾晒年糕

居民排队打年糕

12月26日,在巢湖市坝镇几家年糕加工点,前来加工年糕的居民络绎不绝,许多居民带着自家浸泡好的大米前来排队碾米粉、蒸米粉,加工制作再晾干年糕。

加工作坊里,师傅们先将浸泡好的米称重后倒入碾粉机碾成细腻的米粉,再将米粉倒进蒸桶里,再猛蒸十多分钟。米粉蒸熟后,师傅们端起长长的蒸桶,桶口朝下,“啪”的一声,稳稳地把滚烫的粉团子倒在案板上。

香气扑鼻的米粉经过人工捣揉和机器挤压,自动分切,一个个又嫩又糯的年糕很快就从机器里吐出来了。店门外,一张张竹篾上晾满了刚“出炉”的年糕,偌大的晒场上白花花一片。等年糕冷却后,居民们就可以打包带回家了。

年糕好吃在于米

坝镇年糕柔软细腻、不黏不腻、口感舒适,无论煎、蒸、炸都不会融化,味道也不会改变,是一道独特的传统美食。

今年66岁的宣齐保,打了30多年的年糕,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傅。他说,在原料选用上,一定要是当地最好的糯米搭配着上好粳米,“年糕需要通过碾米、蒸熟、机压、切断、摊凉,才能成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宣齐保说。

“我们早上5点多就开始加工了,有时候要一直干到晚上六七点。”宣齐保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加工旺季,每天加工量能达到10000斤大米。年糕所用的米都是居民自己带来的,按照每斤0.7元收个加工费。目前正值旺季,包括宣齐保家作坊在内,在坝镇几家年糕加工作坊,平均每天加工量达到20000斤。

传统习俗吃年糕

巢南年糕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家乡与远方的情感纽带。在巢湖,年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当地,热腾腾的手打年糕是当地居民冬季里最钟爱的美食,它可以和很多食品搭着吃。“我家每年都加工年糕过年,今天加工了100斤。”来自槐林镇居民尹江平说。

年糕的妙在于“百搭”,不论是切片切条,还是做甜做咸,亦或是蒸煮炒炸。喜欢吃软糯的,可以将年糕和粥一起煮,味道清淡美味;喜欢香脆口感的就用菜籽油煎一下,煎到两面金黄,一口脆一口糯。

多年来,过年打年糕慢慢成为坝镇当地传统习俗。年糕寓意幸福生活年年高,成为老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每家过年至少要加工几十斤米,孩子多、亲戚多的家庭,则要加工百余斤米,不仅自家人吃,还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面也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马丰成)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巢湖
媒体看巢湖
【合肥在线】一天2万斤!巢南年糕加工坊热火朝天
时间:2025-01-08 13:07:53来源:点击:83

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着“年年高升,步步高升”。随着春节的临近,在巢湖南岸,尤其是巢南的坝镇,大大小小的年糕加工作坊又热闹了起来,街头巷尾飘着阵阵年糕香。

微信图片_20250108130837.png

居民在室外晾晒年糕

居民排队打年糕

12月26日,在巢湖市坝镇几家年糕加工点,前来加工年糕的居民络绎不绝,许多居民带着自家浸泡好的大米前来排队碾米粉、蒸米粉,加工制作再晾干年糕。

加工作坊里,师傅们先将浸泡好的米称重后倒入碾粉机碾成细腻的米粉,再将米粉倒进蒸桶里,再猛蒸十多分钟。米粉蒸熟后,师傅们端起长长的蒸桶,桶口朝下,“啪”的一声,稳稳地把滚烫的粉团子倒在案板上。

香气扑鼻的米粉经过人工捣揉和机器挤压,自动分切,一个个又嫩又糯的年糕很快就从机器里吐出来了。店门外,一张张竹篾上晾满了刚“出炉”的年糕,偌大的晒场上白花花一片。等年糕冷却后,居民们就可以打包带回家了。

年糕好吃在于米

坝镇年糕柔软细腻、不黏不腻、口感舒适,无论煎、蒸、炸都不会融化,味道也不会改变,是一道独特的传统美食。

今年66岁的宣齐保,打了30多年的年糕,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傅。他说,在原料选用上,一定要是当地最好的糯米搭配着上好粳米,“年糕需要通过碾米、蒸熟、机压、切断、摊凉,才能成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宣齐保说。

“我们早上5点多就开始加工了,有时候要一直干到晚上六七点。”宣齐保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加工旺季,每天加工量能达到10000斤大米。年糕所用的米都是居民自己带来的,按照每斤0.7元收个加工费。目前正值旺季,包括宣齐保家作坊在内,在坝镇几家年糕加工作坊,平均每天加工量达到20000斤。

传统习俗吃年糕

巢南年糕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家乡与远方的情感纽带。在巢湖,年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当地,热腾腾的手打年糕是当地居民冬季里最钟爱的美食,它可以和很多食品搭着吃。“我家每年都加工年糕过年,今天加工了100斤。”来自槐林镇居民尹江平说。

年糕的妙在于“百搭”,不论是切片切条,还是做甜做咸,亦或是蒸煮炒炸。喜欢吃软糯的,可以将年糕和粥一起煮,味道清淡美味;喜欢香脆口感的就用菜籽油煎一下,煎到两面金黄,一口脆一口糯。

多年来,过年打年糕慢慢成为坝镇当地传统习俗。年糕寓意幸福生活年年高,成为老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每家过年至少要加工几十斤米,孩子多、亲戚多的家庭,则要加工百余斤米,不仅自家人吃,还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面也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马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