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正军骑上电动车外出出诊。
为村民进行康复治疗。
提醒村民定期服药。
村民向郎正军道别。
翻开巢湖市苏湾镇梁帝村乡村医生、卫生室室长郎正军的手机通讯录,共有525位联系人,除去家人、亲朋好友,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曾经服务过和正在服务的十里八乡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身体状况,郎正军全部“门清”。
今年45岁的郎正军,扎根农村15年,全年无休守护着梁帝村2400多位常住村民的生命健康。谁家有个突发急病,一通电话,他就背起医疗箱、骑着电动车赶去。“只要觉得不太舒服,第一时间就想到找郎医生,他真的是随叫随到。”“经常在路上看到郎医生出诊,村里人都说,他骑的电动车是我们的电动‘120’。”
10月12日,记者赶赴梁帝村,见到了这位百姓交口称赞的村医。
1
“健康热线”15年从未换过
在苏湾镇梁帝村,有一座灰瓦白墙的平房,隐藏在一个小巷里,与沿街的二层楼房相比很不起眼,这里就是郎正军所在的梁帝卫生室。2009年,郎正军担任梁帝卫生室室长。
每天早上6点左右,郎正军从家骑十多分钟电动车来到卫生室,做好准备工作后,于6点半开门接诊。“农村不同于城里,村民们都起得很早。尤其是夏天,我们6点不到就要来。”根据村民的作息习惯,郎正军将上班时间提前,下班时间更是没个准头,“事情多的时候,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也很正常”。
问诊、开方、取药、打针、输液……卫生室一开门,兼医生、护士、药师工作于一身的郎正军就开始忙碌起来。村民们看病,一是看疗效,二是图方便,而这两点,在梁帝卫生室,都可以满足。“喂,是郎医生吗?我妈昨天摔了一跤,会不会是脑梗又犯了,您今天能来我家看看吗?”“好的,你别太担心,我一会就过去。”12日上午,郎正军接到了村民胡秀红的电话,便在他今天的出诊计划上又添了一笔。
卫生室门口的工作人员去向牌上,不仅有两位村医的姓名和去向标识,他们的电话号码也显示其中。“我们的电话24小时开机,只要打电话,我们都会尽快赶过去。”自从当上乡村医生,谁家有上门就诊需求,郎正军便背上药箱马上出诊。郎正军的手机号15年来从没变过,为的就是让生病的乡亲们能第一时间联系上他。
2
电动“120”15年坏了六七辆
临近中午时分,来卫生室就诊的村民少了一些,郎正军和同事打了个招呼,便收拾好药箱和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准备出诊。
梁帝村村民们最熟悉的,就是穿着白大褂的郎正军骑电动车的身影。而他骑的电动车,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电动120”。
“今天有4家需要上门服务,在路上跑的时间长,我得骑新电动车去。”在卫生室门口,一新一旧两辆电动车停放在一起,郎正军将其中一辆黑色电动车推了出来。“这是今年新换的,那辆黄色的电动车电池不太行了,只能跑跑近路,”郎正军一边戴着头盔一边说着,“我们出诊次数多,公里数跑的也多,有些地方路况差,特别伤车。”做村医15年的时间里,郎正军已经跑坏六七辆电动车了。
“郎医生,你来啦!”来到小耿村一处民房,刚停稳车,62岁的耿大芝便热情地迎了出来。郎正军给耿大芝测了血压,又蹲下身来查看了她的右腿。“我现在旁的都还好,就是右腿还是不太灵活。”耿大芝一边接受郎正军的检查一边和他说着。耿大芝右侧肢体偏瘫已有两年多,从一开始的手脚不能动弹,到现在基本能正常行走、手也能活动开,除了在医院进行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外,后期居家时郎正军多次上门问诊也有不小的助力。“我刚从医院回来的那段时间,郎医生天天都骑车来,给我量血压做检查,跟我聊天,叫我安心休养,”耿大芝至今回想起来都很感动,她动情地说道,“我现在基本能生活自理了,能恢复得这么好,多亏了有郎医生在。”
连续跑了两户,时针已指向12点。“有一户是术后换药,还有一户是上午刚打电话来的,不去一趟我不放心。”秋日的暖阳下,一口水没顾上喝的郎正军,骑着电动车继续奔走着……
3
村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村民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郎正军又多了一项工作,为全村2468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辖区内1281位常住村民参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郎正军成为村民们的家庭医生,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慢性病的管理上。谁有哪些病史、谁的病情不能耽搁、什么时候该打电话提醒吃药,他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行路不便的老年人和卧床慢性病患者,是郎正军的重点服务对象。“郎医生人很憨厚,对我们的身体情况都熟悉得很,找他看病我们很放心,”今年69岁的梁帝村村民王友珍在就诊时和记者聊了起来,“这么多年了,村里人只要不舒服,第一个就想到找他。”
村民尹习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需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郎医生经常来,不是来送药就是来给我量血压,一点不嫌麻烦,我身上的病他比我自己还上心”。
外出巡诊时,郎正军一般都会多带些治疗感冒、炎症、肠胃等常用药,行医看病途中,方便乡亲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不少村民对郎正军的评价。
郎正军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村民健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敬,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在基层服务十几年了,我和村民们都非常熟悉了,就跟亲人一样,情感上也割舍不掉。”郎正军告诉记者,由于他每天忙碌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一线,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妻子一人身上,妻子有时也会埋怨他不顾家,甚至萌生过要他转行的想法。对此,郎正军内心有过动摇,“村民们无条件地信任我,我不能辜负村民的信任。如果我离开了,这些村民怎么办?”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郎正军坚守到了现在。
春去秋来,村里修了沥青路,诊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药柜里的药品种类也越来越齐全,村民们都能享受到医保看病……随着时间的飞逝,郎正军也亲眼见证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于未来,郎正军十分笃定:“下一个十五年我还将继续坚守在基层医疗工作岗位上,守护村民们的健康是我一生的事业。”
周晓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