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巢湖
【合肥晚报】卧牛山上 曾有座“临湖宾馆”
时间:2024-04-07来源:点击:

巢湖有一座山,居于城中。有远古传说,有著名学堂,有历史典故,有过名人光顾,曾几何时还被称之为“英雄山”,它就是巢湖人再熟悉不过的城中领地——卧牛山。留在不少老巢湖人记忆中的临湖宾馆便建在此山中,当地人更是亲切地称呼为“冰果”(宾馆的巢湖方言)。

巢湖人的打卡之地

卧牛山,因形似卧牛而得名。提起卧牛山,在当地人心底有着无可撼动的分量。“一塔撑天系卧牛,晚萃亭里话许由。”这首歌谣里提到的“卧牛”便是著名的卧牛山。卧牛山,巍然屹立于巢湖市区中心地带,如今已成为巢湖的标识、巢湖地域文化的品牌。

据传,巢县衙府位于山之南麓,遗憾的是今已倶毁无存。其实,早在1937年,“布衣将军”冯玉祥回归故里,即提出建设“牛山公园”,后因日军侵占巢城而停工。位于卧牛山上的临湖宾馆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其前身是巢县县委招待所,当时主要用于接待中央、省、市和县级干部、将军、外宾等重要任务。

临湖宾馆的建筑风格十分美妙,这是一栋红瓦青砖、典雅古朴的二层楼房,东端呈半圆形凸起,绿色木框的大窗与墙体均呈弧线形,透过二楼瓦脊,隐约可见英雄山纪念塔顶红红的五角星。当时无论是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还是春暖花开、冬雪梨花,当地人待客、拍照都喜欢来临湖宾馆,以这半圆楼为背景,或拍照,或自豪地讲述着有关宾馆的故事。

开国元帅曾入住

开国元帅刘伯承和安徽有着很深的渊源,战争年代他曾多次来到这里指挥作战,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还是安徽的“女婿”,他的夫人汪荣华是安徽省六安人。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多次来过安徽,包括两次来到巢湖,对巢湖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给巢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58年5月中旬,刘伯承偕夫人汪荣华第一次来到巢湖,在巢湖半汤住了一周。1964年4月19日,刘伯承偕夫人等一行10余人,在去南京军区的路上再次来到巢湖。在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张恺帆的陪同下,刘伯承一行人住在了巢湖岸边的临湖宾馆。

据曾参与接待的原巢县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陈伏希老人多年前回忆,当天中午,刘伯承一行用过午餐后,下午时分他和陪同人员站在宾馆前平台的凉亭上观湖。他手执一个高倍数军用望远镜,远远瞭望巢湖及对岸的银屏山脉。只见诸峰叠翠,高低错落,如玉带蜿蜒。遥看八百里巢湖,碧水连天,波光粼粼,刘伯承久久凝神,似把万千山水注入胸间。观罢,向陪同人员问及巢湖面积、资源及银屏山景致等情况。他与汪荣华等人拿起望远镜又看了一遍,连声赞叹:“巢湖有山有水,湖光山色,城市中心又有一座卧牛山,绿化得很美,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次日早晨吃过早饭,在宾馆的会客室里,巢县县委的同志请他题字留念。据陈伏希等当时参与接待的人员回忆,他深思了一会儿,拿起笔写了几个字,斟酌斟酌,撕了又重新写。这样一连撕了好几张纸,最后,他为第一天观景所站的亭子题了“观湖亭”三个字,还即兴录了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看,主席的这首词多有豪气,我非常喜欢。”刘伯承边写边说道。

当天晚上,巢县县委请刘伯承一行观看了安徽的特色剧种庐剧和黄梅戏。巢县庐剧团演员李道周等演出了庐剧《一件棉袄》《扫花堂》等唱段,还演了黄梅戏《打猪草》。刘伯承看得津津有味,不断鼓掌,他向坐在身边的张恺帆说:“黄梅戏上演后在全国盛行,周总理爱看黄梅戏。《天仙配》电影在亚非会议上放映,受到高度评价。安徽的庐剧,在安徽大江南北,观众都喜爱看。传统的民族戏剧、文艺要大力宣扬。”张恺帆连连答应。

演出结束后,刘伯承走到台前对演员们说:“你们演得很好,很好。”然后与演员们挥手告别。回到临湖宾馆后,他兴致未减,仍不时与陪同的同志谈论观感和戏中人物。

郭沫若在此作诗四首

除了刘伯承元帅,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多位知名人士来巢湖视察指导工作,其中郭沫若来巢湖视察可算是比较特别的一次,作为诗人的他一下子为巢湖作诗四首,是什么让他如此“诗兴大发”呢?

陈伏希老人同样参与了此次接待。据他回忆,1964年5月2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等一行十余人自安徽黄山经芜湖驱车赶往合肥,中午约定在古城巢县吃午饭。但途经合裕公路巢县境内亚父放王岗时,郭老一听说是亚父古迹,就想下来看看。但考虑时间已不早了,省里陪同的同志建议先到巢县后,听听巢县的同志对亚父的古迹和范增遗址的介绍。

当天上午11点20分左右,郭老的车子驶进了巢城卧牛山,停在临湖宾馆中楼门前。进了宾馆会客室,服务员给每人泡上一杯巢县银屏山特制的新茶——银屏毛峰,临湖宾馆的刘开玉师傅特地做了几碗皖中名菜和巢湖新鲜银鱼、白米虾仁、蟹糊等,这些茶叶和地方菜等特产受到郭老夫妇和来宾的交口称赞。席间,郭沫若询问了巢湖的历史典故,了解了风土人情,并谈及巢湖历史名人范增,知道巢县仍留有亚父山、亚父祠、亚父井以及项羽兵散楚歌岭的传说,不胜感叹,接待人员还介绍《陷巢州》的传说,使郭沫若了解到湖中姥山,姑山(孤山)的由来。

离开餐厅后,郭老夫妇被引进宾馆二楼会客室小坐,但见一张椭圆形的桌子上已铺着宣纸,摆好笔墨。看来,县委办公室的秘书们是有备而来,他们期待着郭老题诗留墨。郭老拿起笔,一气呵成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待他放下笔,在场的同志赞不绝口。在离开宾馆前,郭老又专门登上观景台眺望了巢湖。只见远方群山环抱,湖面风帆点点,烟波浩淼,亚父、银屏、散兵、中庙、姥山似近在咫尺,郭老触景生情,诗思如涌。一到合肥稻香楼住下,郭老顾不上旅途劳累,立即叫身边人员拿笔墨宣纸,一口气写下了《咏巢湖》四首:“当年亚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气未消……遥看巢湖金浪里, 爱她姑姥发如油。”成为吟诵巢湖最知名的诗作之一。

临湖宾馆不仅接待过刘伯承元帅,郭沫若副委员长,从巢湖走出来的传奇将军李克农也曾于1956年回乡探亲时,在这里住过数日。其间,李克农数次登临卧牛山顶,信步闲游。离巢前,他这样说道:“这卧牛山是个好地方,山又在城内,外地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么座山那真是个宝了!要好好建设一下,还要多栽点树,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那些中小学的学生,在节假日能有一个好的去处。”巢县县委对李克农的建议当然非常重视,此后不久,卧牛山公园建成。

因此,临湖宾馆可以说是众多重要历史的见证地。据《巢湖地区志》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临湖宾馆陆续进行了扩建,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接待能力大大提升,赢得了中外客人的赞誉……时至今日,临湖宾馆早已消失在历史变迁中,然而昔日的大门依然留存了下来,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荣光与辉煌。(王晓峰)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巢湖
媒体看巢湖
【合肥晚报】卧牛山上 曾有座“临湖宾馆”
时间:2024-04-07 16:35:54来源:点击:176

巢湖有一座山,居于城中。有远古传说,有著名学堂,有历史典故,有过名人光顾,曾几何时还被称之为“英雄山”,它就是巢湖人再熟悉不过的城中领地——卧牛山。留在不少老巢湖人记忆中的临湖宾馆便建在此山中,当地人更是亲切地称呼为“冰果”(宾馆的巢湖方言)。

巢湖人的打卡之地

卧牛山,因形似卧牛而得名。提起卧牛山,在当地人心底有着无可撼动的分量。“一塔撑天系卧牛,晚萃亭里话许由。”这首歌谣里提到的“卧牛”便是著名的卧牛山。卧牛山,巍然屹立于巢湖市区中心地带,如今已成为巢湖的标识、巢湖地域文化的品牌。

据传,巢县衙府位于山之南麓,遗憾的是今已倶毁无存。其实,早在1937年,“布衣将军”冯玉祥回归故里,即提出建设“牛山公园”,后因日军侵占巢城而停工。位于卧牛山上的临湖宾馆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其前身是巢县县委招待所,当时主要用于接待中央、省、市和县级干部、将军、外宾等重要任务。

临湖宾馆的建筑风格十分美妙,这是一栋红瓦青砖、典雅古朴的二层楼房,东端呈半圆形凸起,绿色木框的大窗与墙体均呈弧线形,透过二楼瓦脊,隐约可见英雄山纪念塔顶红红的五角星。当时无论是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还是春暖花开、冬雪梨花,当地人待客、拍照都喜欢来临湖宾馆,以这半圆楼为背景,或拍照,或自豪地讲述着有关宾馆的故事。

开国元帅曾入住

开国元帅刘伯承和安徽有着很深的渊源,战争年代他曾多次来到这里指挥作战,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还是安徽的“女婿”,他的夫人汪荣华是安徽省六安人。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多次来过安徽,包括两次来到巢湖,对巢湖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给巢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58年5月中旬,刘伯承偕夫人汪荣华第一次来到巢湖,在巢湖半汤住了一周。1964年4月19日,刘伯承偕夫人等一行10余人,在去南京军区的路上再次来到巢湖。在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张恺帆的陪同下,刘伯承一行人住在了巢湖岸边的临湖宾馆。

据曾参与接待的原巢县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陈伏希老人多年前回忆,当天中午,刘伯承一行用过午餐后,下午时分他和陪同人员站在宾馆前平台的凉亭上观湖。他手执一个高倍数军用望远镜,远远瞭望巢湖及对岸的银屏山脉。只见诸峰叠翠,高低错落,如玉带蜿蜒。遥看八百里巢湖,碧水连天,波光粼粼,刘伯承久久凝神,似把万千山水注入胸间。观罢,向陪同人员问及巢湖面积、资源及银屏山景致等情况。他与汪荣华等人拿起望远镜又看了一遍,连声赞叹:“巢湖有山有水,湖光山色,城市中心又有一座卧牛山,绿化得很美,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次日早晨吃过早饭,在宾馆的会客室里,巢县县委的同志请他题字留念。据陈伏希等当时参与接待的人员回忆,他深思了一会儿,拿起笔写了几个字,斟酌斟酌,撕了又重新写。这样一连撕了好几张纸,最后,他为第一天观景所站的亭子题了“观湖亭”三个字,还即兴录了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看,主席的这首词多有豪气,我非常喜欢。”刘伯承边写边说道。

当天晚上,巢县县委请刘伯承一行观看了安徽的特色剧种庐剧和黄梅戏。巢县庐剧团演员李道周等演出了庐剧《一件棉袄》《扫花堂》等唱段,还演了黄梅戏《打猪草》。刘伯承看得津津有味,不断鼓掌,他向坐在身边的张恺帆说:“黄梅戏上演后在全国盛行,周总理爱看黄梅戏。《天仙配》电影在亚非会议上放映,受到高度评价。安徽的庐剧,在安徽大江南北,观众都喜爱看。传统的民族戏剧、文艺要大力宣扬。”张恺帆连连答应。

演出结束后,刘伯承走到台前对演员们说:“你们演得很好,很好。”然后与演员们挥手告别。回到临湖宾馆后,他兴致未减,仍不时与陪同的同志谈论观感和戏中人物。

郭沫若在此作诗四首

除了刘伯承元帅,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多位知名人士来巢湖视察指导工作,其中郭沫若来巢湖视察可算是比较特别的一次,作为诗人的他一下子为巢湖作诗四首,是什么让他如此“诗兴大发”呢?

陈伏希老人同样参与了此次接待。据他回忆,1964年5月2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等一行十余人自安徽黄山经芜湖驱车赶往合肥,中午约定在古城巢县吃午饭。但途经合裕公路巢县境内亚父放王岗时,郭老一听说是亚父古迹,就想下来看看。但考虑时间已不早了,省里陪同的同志建议先到巢县后,听听巢县的同志对亚父的古迹和范增遗址的介绍。

当天上午11点20分左右,郭老的车子驶进了巢城卧牛山,停在临湖宾馆中楼门前。进了宾馆会客室,服务员给每人泡上一杯巢县银屏山特制的新茶——银屏毛峰,临湖宾馆的刘开玉师傅特地做了几碗皖中名菜和巢湖新鲜银鱼、白米虾仁、蟹糊等,这些茶叶和地方菜等特产受到郭老夫妇和来宾的交口称赞。席间,郭沫若询问了巢湖的历史典故,了解了风土人情,并谈及巢湖历史名人范增,知道巢县仍留有亚父山、亚父祠、亚父井以及项羽兵散楚歌岭的传说,不胜感叹,接待人员还介绍《陷巢州》的传说,使郭沫若了解到湖中姥山,姑山(孤山)的由来。

离开餐厅后,郭老夫妇被引进宾馆二楼会客室小坐,但见一张椭圆形的桌子上已铺着宣纸,摆好笔墨。看来,县委办公室的秘书们是有备而来,他们期待着郭老题诗留墨。郭老拿起笔,一气呵成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待他放下笔,在场的同志赞不绝口。在离开宾馆前,郭老又专门登上观景台眺望了巢湖。只见远方群山环抱,湖面风帆点点,烟波浩淼,亚父、银屏、散兵、中庙、姥山似近在咫尺,郭老触景生情,诗思如涌。一到合肥稻香楼住下,郭老顾不上旅途劳累,立即叫身边人员拿笔墨宣纸,一口气写下了《咏巢湖》四首:“当年亚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气未消……遥看巢湖金浪里, 爱她姑姥发如油。”成为吟诵巢湖最知名的诗作之一。

临湖宾馆不仅接待过刘伯承元帅,郭沫若副委员长,从巢湖走出来的传奇将军李克农也曾于1956年回乡探亲时,在这里住过数日。其间,李克农数次登临卧牛山顶,信步闲游。离巢前,他这样说道:“这卧牛山是个好地方,山又在城内,外地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么座山那真是个宝了!要好好建设一下,还要多栽点树,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那些中小学的学生,在节假日能有一个好的去处。”巢县县委对李克农的建议当然非常重视,此后不久,卧牛山公园建成。

因此,临湖宾馆可以说是众多重要历史的见证地。据《巢湖地区志》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临湖宾馆陆续进行了扩建,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接待能力大大提升,赢得了中外客人的赞誉……时至今日,临湖宾馆早已消失在历史变迁中,然而昔日的大门依然留存了下来,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荣光与辉煌。(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