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巢湖
【合肥日报】巢湖“养山”记
时间:2022-07-12来源:点击: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

盛夏时节,“三面青山一面湖”的巢湖胜景中,处处渗透着自然之美。

俯首鸟瞰,八百里巢湖,万顷碧波,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登高远眺,绿荫满山川,万木葱茏,山水相依美不胜收。

巢湖流域矿山众多,以前,粗放式采矿一度让这里秀丽的青山变得“满目疮痍”。近年来,当地实施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造绿”工程,通过“养山”,恢复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在巢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时节,记者走进巢湖市多个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点,看到绿色一点一点被“唤回”,盎然生机正悄然变成百姓生计。

濯濯童山之痛

春生夏长,环巢湖的三面青山万物并秀,青绿晕染夏色,犹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时针拨回到十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现在目光所及的青山,曾因挖山采矿“遍体鳞伤”。

巢湖市的散兵镇、银屏镇、夏阁镇、庙岗镇、苏湾镇、卧牛山街道等地分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上世纪60年代,巢湖市开始规模化矿产资源开发,高峰时期,全市约有240个采矿权。”巢湖市自规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科长姚野介绍说。

早期的矿业活动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但是,由于忽视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加之开采技术水平粗放落后,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也给未来发展留下了一堆“欠账”。

以散兵镇为例。它依银屏山而居,傍巢湖水而息,石灰石资源丰富,矿山开采业历史悠久,是巢湖市当时拥有采矿权最多的乡镇。彼时,矿业经济维系着整个散兵镇百姓的生计,但因为炸山挖石,山体破损,灰尘蔽日,一度被称为“雾镇”。

“一个个采石场削掉了一座又一座山头。镇域内的道路也被拉石材的重型货车压得坑坑洼洼。”散兵镇镇长钱发贵说,“从空中俯瞰,散布在青山中的一处处宕口,就像一块块‘秃斑’。”

居住在这里的群众曾为这样的生活环境叫苦不迭。近日,在楚歌岭公园散步的邵慕旺回忆说:“那时灰大,白天都不敢开窗。雨天,屋檐上流下的全是‘水泥水’,就连地里种的蔬菜都不敢吃。”

这样的场景也曾是庙岗镇尖山湖区域矿山的“写照”。彼时,矿山成片开采,导致山上乱石成堆,宕口坑洼不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巢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庙岗所所长傅昌勤说:“当时地貌、植被都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说起当年开矿的经历,沿山村村民苗文明感慨万千:“那时的山都被炸得不成样子,从山上滚落的乱石破坏了周边的道路和耕地,人没法走路,地里也种不出庄稼。”

疗伤复绿“有术”

炮声隆隆,灰雾蒙蒙,飞石伤人……炸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

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修复矿山生态,重塑绿水青山,刻不容缓。

姚野介绍:“从2007年开始,巢湖市以矿业权专项整顿行动为契机,累计关闭、整合各类小型采矿企业100多家。”

虽然无序采矿被禁止,但废弃矿山衍生的地质灾害隐患、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视觉污染等,依然是环巢湖美景中的“遗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遗憾”如何弥补?

巢湖市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巢湖”,聚焦“改善环境、保护资源、修复生态、再造景观”,“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系统构建矿山生态修复新格局。

废弃矿山的“疤痕”怎么修复?

巢湖市先后申报国家级“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国开行“环巢湖矿山治理修复工程”“环巢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一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项目,对全域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灾害和视觉污染治理。

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这项系统工程中,一个由安徽省地质行业类知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一直为巢湖“养山”建言献策。

“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巢湖市废弃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突出难点是治理规模大、强度高。”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程金华教授介绍。

据了解,巢湖矿山生态修复主要采用了高次团粒喷播、生态长袋、厚层基材、植生毯绿化、挂网垂直绿化等先进修复技术,并且“疗效”显著,废弃矿山的“体魄”渐渐恢复生机。

位于环巢湖大道一侧的猫子山曾是一处废弃矿山。7月11日,记者来到猫子山,从山下仰望,原来因采矿破损的山体被自下而上建成6层台阶式景观,覆盖着茂密绿植,层峦叠翠。山脚下,30亩景观树郁郁葱葱,已经成林。昔日裸露的山石和周边的土坡重新绽放出生命的色彩。经过修复治理,不仅恢复了周边生态系统,还整理出几十亩可利用土地。

猫子山一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之一。猫子山恢复自然生机,采用的就是削坡、挂网喷播绿化的“治疗方案”。

“以前的废弃矿山,用‘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来形容毫不夸张。”程金华说:“经过治理,已经呈现‘山体基本修复、地灾有效治理、宕底平整利用、坡面逐步绿化、环境显著改善’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当地‘重开发、轻保护’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经过十来年“治疗”,巢湖的废弃矿山开始“焕颜”。截至目前,巢湖市已实施国家级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巢湖片区项目)等各级资金项目共20多个,累计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约1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巢湖市还实施巢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0.34亿元,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巢湖市域范围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颜值”变成“产值”

沿着环湖绿道,记者来到巢湖之滨。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这是巢湖最美的时节。S316沿线矿山佛岭段修复区域已被植被覆盖。“我们计划将成片的修复山体进行综合利用,因山制宜,栽种茶叶、蛋白菜、菌草等。”钱发贵指着眼前起伏的山体说:“届时全镇预计可以增加茶园1500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

驱车行驶在G346散兵段,楚歌岭公园映入眼帘。这是巢湖市利用钱家山矿废弃宕口,结合“四面楚歌”典故打造出的一座占地120亩左右的山体公园。凉亭、假山、翠竹等设计元素让这座公园充满文化气息。这是“矿山+公园”新模式在当地的生动实践。正在散步的村民告诉记者:“之前这儿大坑小眼的,到处是灰,现在变成了家门口的公园,闲暇时我们就过来散步、健身。”

登上楚歌岭公园,沿邵延路,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累累硕果掩映在绿叶之中。几名农民正躬身在林下劳作,成群的土鸡在林间觅食、撒欢。很难想象,这里原是犁头尖废弃矿区。修复治理后,曾从事过采矿业的黄泽伙承包了400多亩地发展种植养殖业。除了经果林,他还利用周边的空地开始尝试“旱地养鱼”。“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黄泽伙说,“两次不同的创业经历,让我对‘靠山吃山’有了新的理解。”

山道逶迤,盘旋之间见风景。

沿着巢湖醉美“小川藏线”——小响路,记者随后来到散兵镇大岭村白云庵村民组。

白云庵村民组形似葫芦,进村后沿着潺潺流水前行,崭新的屋舍映入眼帘,颇有“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村民李二弟正在“白云书院”民宿内忙碌着。

上世纪90年代,李二弟的父亲成为最早一批从事矿山开采的人,随后转型做起种茶和苗圃生意。如今,李二弟接过父亲的衣钵,瞄准乡村旅游这片“蓝海”。

“打造民宿村,我们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做了充分的考量。这儿地理条件很好,拥有原生态的山水、竹林,以及茶园,契合现代人乡村游、郊区游的需求。”李二弟笑称,“我们对未来非常有信心!”

矿山开采曾是当地群众就业的主渠道。自2012年启动矿山生态修复以来,散兵镇关闭了11家矿山企业22个宕口,修复废弃矿山面积3265.6亩,扭转“山破、水浑”现象,重新迎来青山、绿水。

钱发贵说:“关闭矿山,散兵确实‘阵痛’过。但是这些年的转型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舍’与‘得’的辨证魅力。我们正在把过去的‘生态短板’变成‘生态样板’,把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产值’。”

据了解,散兵镇有26公里湖岸线,约10万亩山场,是环巢湖湖岸线最长、山场面积最大的乡镇。立足资源优势,散兵镇通过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带动群众就业和创业。目前,散兵镇已有茶园5600多亩,其中利用修复山体种植的茶园1600亩。全镇从事绿色种养大户已达52户。

“过去来散兵的人,都是来买石材的。现在来散兵的人,是来呼吸新鲜空气,游山玩水的。”当地居民感慨道。

从环境转好中收获经济效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散兵镇,庙岗镇也是其中之一。

浮槎山下、尖山湖畔,有一座顺山势而建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尖山湖逸趣园。花海世界、蝶香园、薰衣草园、石林竹海、水果采摘园、沙滩……徜徉其间,随手“定格”就是“大片”。

“这片美景中,有一处景观是利用占地600亩的废弃宕口打造的,找一找?”尖山湖逸趣园行政总监姚广德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但站在观景亭,四下环顾,找不着也猜不到。“就是眼前的这片花海。”姚广德饶有兴趣地介绍,“废弃的宕口底盘坑洼不平,也没有植被层。我们运用园林设计,顺势造景,用高地建观景亭,就坡种植了薰衣草、马鞭草、大马士革玫瑰、醉蝶花等,在洼地修了荷花池。”

谁能想象,这片毗邻312国道及芜合高速的废弃矿区,蝶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尖山湖生态农业逸趣园项目盘活了大量的闲置土地,“治愈”了废弃矿区,也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挣薪金”的岗位。“我家将土地流转出租,每亩地每年有500元租金。平时我就在园区打工,旱涝保收!”村民蒋焕云告诉记者。

青山定不负人

一路走一路看, 环巢湖沿岸,生态美景孕育着好“前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巢湖市“养山”实践中,“两山”理论愈益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

“养山”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带动,不仅要站得高、望得远,还要学会算未来的大账。

姚野介绍,未来的矿山修复将“各美其美”——

对于观赏价值较高的崖壁和再造条件较好的矿山,实施艺术靓化和景观修复,打造独树一帜的时尚旅游品牌;对于开发利用价值低、景观条件一般的废弃矿山,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对于部分地层完整、剖面清晰、岩面裸露的废弃矿山,可以打造地质遗迹科普基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价值。

依照“巢湖北岸休闲度假、南岸生态养生”的总体原则,巢湖市将通过“养山”,使城市与绿色生态空间共生共栖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金山银山,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守来的,必须开动脑筋从绿水青山中“变”出来。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巢湖市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科学内涵与深远意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巢湖市正努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发展的“金饭碗”,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锦绣画卷,正在巢湖沿岸徐徐展开。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巢湖
媒体看巢湖
【合肥日报】巢湖“养山”记
时间:2022-07-12 08:56:48来源:点击:398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

盛夏时节,“三面青山一面湖”的巢湖胜景中,处处渗透着自然之美。

俯首鸟瞰,八百里巢湖,万顷碧波,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登高远眺,绿荫满山川,万木葱茏,山水相依美不胜收。

巢湖流域矿山众多,以前,粗放式采矿一度让这里秀丽的青山变得“满目疮痍”。近年来,当地实施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造绿”工程,通过“养山”,恢复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在巢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时节,记者走进巢湖市多个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点,看到绿色一点一点被“唤回”,盎然生机正悄然变成百姓生计。

濯濯童山之痛

春生夏长,环巢湖的三面青山万物并秀,青绿晕染夏色,犹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时针拨回到十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现在目光所及的青山,曾因挖山采矿“遍体鳞伤”。

巢湖市的散兵镇、银屏镇、夏阁镇、庙岗镇、苏湾镇、卧牛山街道等地分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上世纪60年代,巢湖市开始规模化矿产资源开发,高峰时期,全市约有240个采矿权。”巢湖市自规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科长姚野介绍说。

早期的矿业活动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但是,由于忽视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加之开采技术水平粗放落后,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也给未来发展留下了一堆“欠账”。

以散兵镇为例。它依银屏山而居,傍巢湖水而息,石灰石资源丰富,矿山开采业历史悠久,是巢湖市当时拥有采矿权最多的乡镇。彼时,矿业经济维系着整个散兵镇百姓的生计,但因为炸山挖石,山体破损,灰尘蔽日,一度被称为“雾镇”。

“一个个采石场削掉了一座又一座山头。镇域内的道路也被拉石材的重型货车压得坑坑洼洼。”散兵镇镇长钱发贵说,“从空中俯瞰,散布在青山中的一处处宕口,就像一块块‘秃斑’。”

居住在这里的群众曾为这样的生活环境叫苦不迭。近日,在楚歌岭公园散步的邵慕旺回忆说:“那时灰大,白天都不敢开窗。雨天,屋檐上流下的全是‘水泥水’,就连地里种的蔬菜都不敢吃。”

这样的场景也曾是庙岗镇尖山湖区域矿山的“写照”。彼时,矿山成片开采,导致山上乱石成堆,宕口坑洼不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巢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庙岗所所长傅昌勤说:“当时地貌、植被都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说起当年开矿的经历,沿山村村民苗文明感慨万千:“那时的山都被炸得不成样子,从山上滚落的乱石破坏了周边的道路和耕地,人没法走路,地里也种不出庄稼。”

疗伤复绿“有术”

炮声隆隆,灰雾蒙蒙,飞石伤人……炸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

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修复矿山生态,重塑绿水青山,刻不容缓。

姚野介绍:“从2007年开始,巢湖市以矿业权专项整顿行动为契机,累计关闭、整合各类小型采矿企业100多家。”

虽然无序采矿被禁止,但废弃矿山衍生的地质灾害隐患、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视觉污染等,依然是环巢湖美景中的“遗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遗憾”如何弥补?

巢湖市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巢湖”,聚焦“改善环境、保护资源、修复生态、再造景观”,“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系统构建矿山生态修复新格局。

废弃矿山的“疤痕”怎么修复?

巢湖市先后申报国家级“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国开行“环巢湖矿山治理修复工程”“环巢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一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项目,对全域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灾害和视觉污染治理。

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这项系统工程中,一个由安徽省地质行业类知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一直为巢湖“养山”建言献策。

“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巢湖市废弃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突出难点是治理规模大、强度高。”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程金华教授介绍。

据了解,巢湖矿山生态修复主要采用了高次团粒喷播、生态长袋、厚层基材、植生毯绿化、挂网垂直绿化等先进修复技术,并且“疗效”显著,废弃矿山的“体魄”渐渐恢复生机。

位于环巢湖大道一侧的猫子山曾是一处废弃矿山。7月11日,记者来到猫子山,从山下仰望,原来因采矿破损的山体被自下而上建成6层台阶式景观,覆盖着茂密绿植,层峦叠翠。山脚下,30亩景观树郁郁葱葱,已经成林。昔日裸露的山石和周边的土坡重新绽放出生命的色彩。经过修复治理,不仅恢复了周边生态系统,还整理出几十亩可利用土地。

猫子山一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之一。猫子山恢复自然生机,采用的就是削坡、挂网喷播绿化的“治疗方案”。

“以前的废弃矿山,用‘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来形容毫不夸张。”程金华说:“经过治理,已经呈现‘山体基本修复、地灾有效治理、宕底平整利用、坡面逐步绿化、环境显著改善’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当地‘重开发、轻保护’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经过十来年“治疗”,巢湖的废弃矿山开始“焕颜”。截至目前,巢湖市已实施国家级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巢湖片区项目)等各级资金项目共20多个,累计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约1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巢湖市还实施巢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0.34亿元,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巢湖市域范围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颜值”变成“产值”

沿着环湖绿道,记者来到巢湖之滨。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这是巢湖最美的时节。S316沿线矿山佛岭段修复区域已被植被覆盖。“我们计划将成片的修复山体进行综合利用,因山制宜,栽种茶叶、蛋白菜、菌草等。”钱发贵指着眼前起伏的山体说:“届时全镇预计可以增加茶园1500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

驱车行驶在G346散兵段,楚歌岭公园映入眼帘。这是巢湖市利用钱家山矿废弃宕口,结合“四面楚歌”典故打造出的一座占地120亩左右的山体公园。凉亭、假山、翠竹等设计元素让这座公园充满文化气息。这是“矿山+公园”新模式在当地的生动实践。正在散步的村民告诉记者:“之前这儿大坑小眼的,到处是灰,现在变成了家门口的公园,闲暇时我们就过来散步、健身。”

登上楚歌岭公园,沿邵延路,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累累硕果掩映在绿叶之中。几名农民正躬身在林下劳作,成群的土鸡在林间觅食、撒欢。很难想象,这里原是犁头尖废弃矿区。修复治理后,曾从事过采矿业的黄泽伙承包了400多亩地发展种植养殖业。除了经果林,他还利用周边的空地开始尝试“旱地养鱼”。“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黄泽伙说,“两次不同的创业经历,让我对‘靠山吃山’有了新的理解。”

山道逶迤,盘旋之间见风景。

沿着巢湖醉美“小川藏线”——小响路,记者随后来到散兵镇大岭村白云庵村民组。

白云庵村民组形似葫芦,进村后沿着潺潺流水前行,崭新的屋舍映入眼帘,颇有“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村民李二弟正在“白云书院”民宿内忙碌着。

上世纪90年代,李二弟的父亲成为最早一批从事矿山开采的人,随后转型做起种茶和苗圃生意。如今,李二弟接过父亲的衣钵,瞄准乡村旅游这片“蓝海”。

“打造民宿村,我们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做了充分的考量。这儿地理条件很好,拥有原生态的山水、竹林,以及茶园,契合现代人乡村游、郊区游的需求。”李二弟笑称,“我们对未来非常有信心!”

矿山开采曾是当地群众就业的主渠道。自2012年启动矿山生态修复以来,散兵镇关闭了11家矿山企业22个宕口,修复废弃矿山面积3265.6亩,扭转“山破、水浑”现象,重新迎来青山、绿水。

钱发贵说:“关闭矿山,散兵确实‘阵痛’过。但是这些年的转型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舍’与‘得’的辨证魅力。我们正在把过去的‘生态短板’变成‘生态样板’,把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产值’。”

据了解,散兵镇有26公里湖岸线,约10万亩山场,是环巢湖湖岸线最长、山场面积最大的乡镇。立足资源优势,散兵镇通过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带动群众就业和创业。目前,散兵镇已有茶园5600多亩,其中利用修复山体种植的茶园1600亩。全镇从事绿色种养大户已达52户。

“过去来散兵的人,都是来买石材的。现在来散兵的人,是来呼吸新鲜空气,游山玩水的。”当地居民感慨道。

从环境转好中收获经济效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散兵镇,庙岗镇也是其中之一。

浮槎山下、尖山湖畔,有一座顺山势而建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尖山湖逸趣园。花海世界、蝶香园、薰衣草园、石林竹海、水果采摘园、沙滩……徜徉其间,随手“定格”就是“大片”。

“这片美景中,有一处景观是利用占地600亩的废弃宕口打造的,找一找?”尖山湖逸趣园行政总监姚广德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但站在观景亭,四下环顾,找不着也猜不到。“就是眼前的这片花海。”姚广德饶有兴趣地介绍,“废弃的宕口底盘坑洼不平,也没有植被层。我们运用园林设计,顺势造景,用高地建观景亭,就坡种植了薰衣草、马鞭草、大马士革玫瑰、醉蝶花等,在洼地修了荷花池。”

谁能想象,这片毗邻312国道及芜合高速的废弃矿区,蝶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尖山湖生态农业逸趣园项目盘活了大量的闲置土地,“治愈”了废弃矿区,也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挣薪金”的岗位。“我家将土地流转出租,每亩地每年有500元租金。平时我就在园区打工,旱涝保收!”村民蒋焕云告诉记者。

青山定不负人

一路走一路看, 环巢湖沿岸,生态美景孕育着好“前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巢湖市“养山”实践中,“两山”理论愈益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

“养山”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带动,不仅要站得高、望得远,还要学会算未来的大账。

姚野介绍,未来的矿山修复将“各美其美”——

对于观赏价值较高的崖壁和再造条件较好的矿山,实施艺术靓化和景观修复,打造独树一帜的时尚旅游品牌;对于开发利用价值低、景观条件一般的废弃矿山,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对于部分地层完整、剖面清晰、岩面裸露的废弃矿山,可以打造地质遗迹科普基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价值。

依照“巢湖北岸休闲度假、南岸生态养生”的总体原则,巢湖市将通过“养山”,使城市与绿色生态空间共生共栖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金山银山,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守来的,必须开动脑筋从绿水青山中“变”出来。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巢湖市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科学内涵与深远意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巢湖市正努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发展的“金饭碗”,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锦绣画卷,正在巢湖沿岸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