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转业”成了养殖大户
2月6日下午5点多,夕阳的余晖淡淡地铺洒在水面,波光粼粼,水鸟不时掠过水面。杨永福正在将刚从淮南买回的1万尾鱼苗放入养鱼塘。
“凌晨4点就动身去了淮南,只买到1万尾鱼苗,这两天还要加紧采购。”望着鱼苗游入鱼塘,杨永福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9月放的2万尾鱼苗今年8月就能上市,一切顺利的话,估摸着今年能收入40多万元。”
今年47岁的杨永福,17岁时就随父亲在巢湖捕鱼,“水上漂”的生活一过就是30年。杨永福曾认为,自己会像父辈一样一辈子生活在船上,做职业渔民。让他没想到的是,国家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政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2019年,他上交了渔船、捕捞证,结束了“水上漂”的生活,享受国家退捕政策获得28万元补偿款。如今,杨永福一家四口落户在中庙街道河西村,得益于渔民上岸民生工程,住进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过去在巢湖捕鱼,一年收入有10万元,除去家里花销,也有一定盈余。但是在湖上漂的日子太辛苦了,风里来浪里去,生活环境差,还很危险。”杨永福说,“现在住进居民小区,用上了燃气和自来水,通了网线、装了空调,看上了有线电视,生活条件跟城市没区别。”
安居还要乐业。“上岸后一段时间里,因为学历和年龄的问题,我一度觉得前路迷茫。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和弟弟一起用补偿款创业。”2020年,杨永福注册了家庭农场,在花塘河附近承包了218亩鱼塘,放养了5万尾鱼苗,开启创业模式。
巢湖市渔政站站长李日智介绍:“因为上岸渔民受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巢湖市遵循渔民培训意愿和需求开展了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从‘打鱼’转为‘养鱼’,确保上得了岸,站得住脚。”
就在杨永福满怀希望等待收获的时候,鱼塘被巢湖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淹没。“那些天,我望着鱼塘发呆,心情非常低落。”不过,倔强的杨永福并没有后悔创业。洪水退后,在灾后重建政策的支持下,他又从头开始。他感叹道:“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部门给我的帮扶,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杨永福告诉记者,中庙街道正在帮他的养殖基地修一条长700米的道路。“现在我要放开手脚加油干,我要是干好了,就能带动身边的其他渔民一起创业、就业。”
“今年我还计划养殖螃蟹,等把鱼塘打理顺畅后,准备利用养殖基地,尝试‘养殖+休闲垂钓’的模式。”杨永福笑着跟记者说起他的愿景,“我对这片鱼塘充满了希望,相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