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掸金,八掸银。”老百姓们都赶在腊月十七这天打扫卫生。清晨,响起阵阵打鸣声,87岁的杨秀英将早早起床煮好的粥盛起,切一两片腌好的咸肉放在碗周,慢悠悠地端起碗在门口吃着早饭。
杨秀英家住在山坡上,很少会有人经过她家门口,偶尔有人经过她家门口,她都会热情地问候一声:“吃饭了吗,要不来我家吃点便饭呐!”杨秀英说:“以前哪敢邀请别人来家里吃饭啊,现在的日子好了,自己家腌了些香肠、咸肉,喝口稀饭咬口肉别提多开心!”
杨秀英和两个儿子一个孙女住在一起。大儿子智力精神二级残疾,小儿子肢体残疾,小孙女还在上初中。自2014年进入贫困户系统以来,除了每年固定的低保补助和残疾人补助之外,杨秀英还积极响应政府的产业、就业等扶贫政策。2020年发展特色种养业,养殖家禽100只鸡,不仅获得补贴2000元,而且售卖获得2000余元收益。除此之外,杨秀英也会偶尔在村内打打零工。
不仅如此,她的小儿子也通过别人介绍在柘皋镇高铁站负责环卫工作,每个月也有一些微薄的收入。虽然家庭艰难,但是小孙女还是很争气,初中的各科老师都夸她学习成绩好,领悟能力也强。每年都会带回家不少奖状,家里的墙上都贴满了奖状,杨秀英一提到这个优秀的孙女都会很开心。
杨秀英回忆说:“十年前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大家子人有时候到了饭点都没得吃,现在多好啊,党和政府一直都在扶持着我们,但是也不能全靠国家啊,我自己还能下田还能动弹,政府给我机会养鸡我为什么不养呢?年收入算上养的鸡做的田还有小儿子打工,一两万的收入呢。还有我孙女享受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两免一补”也给我们减轻了压力。”
2020年杨秀英所在的自然村建设美丽乡村,家家户户门口道路都被挖机、大车等损坏的不成样,但是杨秀英很支持这项工作,她说:“以前的泥巴路坏了是要给我们修水泥路,出门不方便也有这么个一段时间,不打紧不打紧。”道路建设修到她家附近时,她会提着水壶给他们泡茶倒水,声声说着辛苦了。偶尔自己也帮着忙,收拾着家门口的枯枝烂叶和垃圾,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忙。
这些年来日子是越过越好,2020年杨秀英一家子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一万元以上。家门口晒着的是旧时的棉絮,脸上露出的却是崭新的笑容。(苏湾镇 叶润泽、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