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小手”是苏湾镇坊集社区小学五年级的在校生,他叫张雨成;这双“大手”是苏湾镇司集小学的教师,她叫丁伯萍,他们从2018年秋季学期“牵手”,一直至今。在这条教育扶贫的路上,丁伯萍老师不仅关注着张雨成的学习、生活,更是关注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放下“贫困”的包袱,放飞自己的梦想。
张雨成是贫困残疾家庭的孩子,母亲患有肢体残疾,早年父母离异后,他便一直跟随母亲生活,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母亲无法对张雨成的学习给予指导。如何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呢?教育资助让贫困家庭不再为学费烦恼,送教上门让贫困残疾孩子在家就能拥有识字学习的机会,包保教师结对帮扶让贫困家庭孩子有了“私人家教”。
在成为张雨成的包保教师后,丁伯萍和张雨成的班主任沟通交流,又一一地与孩子的授课教师见了面,全面掌握了孩子学习和思想状况。从老师那里她了解到,由于贫困的家庭成长环境,张雨成一直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平日里学习主动性较差,成绩总是处于班级下游。
为了尽快帮助他树立自信,激发他学习的动力,丁伯萍和授课老师对张雨成实行作业面批面改,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答疑解惑;课堂回答问题也多给张雨成机会,并适时给予肯定。同时,丁伯萍把课后更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张雨成:问长问短、谈心鼓励、辅导功课、警醒批评。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她常抽出时间给张雨成同学解答学习的疑问,随时解决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张雨成同学各个学科都能均衡发展。
疫情期间,丁老师了解到,张雨成网课学习不按时签到,作业不能及时反馈,丁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通过视频、语音聊天的方式了解情况,激励孩子认真上课,热爱学习。并且亲自为其上门送书,再三叮嘱孩子,安抚孩子,激励孩子要积极向上。而一份“三好学生”的荣誉是张雨成送给丁伯萍的最好的礼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在丁伯萍老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教育人扶贫路上的大爱情怀,正是教育战线上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老师们,用真情唤醒脱贫信心,用真爱重拾贫困家庭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托起了一个个贫困学子的人生梦想。(苏湾镇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