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父子合影,疲倦的脸庞,却依旧挺拔的身躯,身后那随风飘起的党旗和国旗红得格外耀眼。这张照片拍于无为长江大堤防汛指挥部第三指挥所苏湾镇责任段的帐篷前,照片里的父子俩已来此抗洪抢险有半月之久。
7月17日晚,正在办公室整理脱贫攻坚村级档案材料的滕奉权,接到了前往抗洪一线增援的电话通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作为预备党员的他没有丝毫犹豫,但作为包坊村扶贫专干的他,心里多了些许顾虑。他利用晚间对近期“夏季攻势”工作进行梳理,明确未完成的几件工作已布置,可远程通过手机汇总后,他安心踏上了赶赴抗洪抢险一线的路。曾在部队被评为“二级武装技能”的他带领着20名民工一到目的地便开始了巡查。风雨中的他面对巡查、清障、扛沙袋,不叫苦喊累,脚下磨起了血泡,肩上隆起了肿块,也全然不顾。
而他的父亲滕尔彩,在得知要增援无为长江抗洪抢险时,主动报名参加。巡查的时间比较长,频次比较密的那段时间,巡查组组长安排年龄相对较大的组员稍作片刻休整,而73岁的滕尔彩总是“不屑一顾”地的说:“我不累,我还想参加突击队呢!”。长江堤坝上,父子俩时有擦肩而过,四目相视,却没顾得上多说一句,但眼神中却流露出对彼此的关爱与鼓励。
抗洪抢险的战汛战场上,他们并肩作战,在长江堤坝上演绎着新时代“父子兵”的风彩;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父子俩同样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一个是扶贫专干,一个是村民小组长;一个重复着“白加黑”“5+2”的工作节奏,一个循环着“挨户问”“挨家说”的工作模式。
“爸,这月的扶贫大讲堂定在了28号,你通知一下。”“爸,今年‘雨露计划’的资金已经打卡发放了,你晚上跑一下,看看是不是都收到了。”
“滕奉权,隔壁的大爷又养了100只鸡,现在还能不能申报特色种养业?”
父亲是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的“扩音器”,是滕奉权扶贫工作路上的“协作者”,积极发挥一名村民小组长的作用,他说:“在还能发光发热的时候,能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点事是值得骄傲、自豪的。”
在战汛战贫的双战场中,父子俩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把这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传递给每一个和他们并肩作战的人,为打赢防汛抗洪、脱贫攻坚而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苏湾镇 周颖、程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