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
乡镇动态
苏湾镇:“小巧手”让拄着拐杖的他在脱贫致富路上不掉队
时间:2020-07-13来源:点击:


 

依靠着拐杖行走的王家铭和往常一样,开始坐到自己的工作台前,满桌的小旧家电,收音机、电风扇、电视机,还有旁边的好几股细小电线,刚坐下,王家铭就拿起小工具开始了今天的维修工作。

肢体一级残疾的王家铭,无法从事和别人一样的体力劳动,只能凭借着自己所学的手艺活来缓解家庭开销带来的压力,帮妻子分担生活重担。2014年,经过申请评议,王家铭成为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兜住了家庭基本开支。王家铭和妻子年龄都不大,夫妻俩不愿意靠着国家的补贴生活,总想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王家铭有维修小家电的小本领,但空有一技之长,但无法将这“一技之长”转化为“致富门路”。

但是这条路太遥远了,家住苏湾镇东黄村东份王村的王家铭,距离司集街道较远,加上自己的身体情况,逢集赶集也是很不方便。那如何发挥修理小家电、小电器的本领呢?他把困难告诉了包村组干部和帮扶责任人。

东黄村委会在得知他家的实际困难后,就近帮助协调住房问题,让其居住在原东黄小学,设立了一个小的家电维修点。一说起这个维修点,王家铭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这间房子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平台,特别感谢国家给予的帮助,我们夫妻俩只能用双手勤劳、好好生活来回报党和政府”。

“家铭,你看看我的电视机怎么放不出画面了”,平时爱看新闻的王大爷电视机坏了好几天,去了几家修理店都因为电视机老旧没有修好,只好送到王家铭这。王家铭爱学习、爱琢磨,为了了解电路结构,他把废旧的小家电是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且收费合理、待人热情,所以周边的村民家电坏了都送过来修,有时碰到些困难的孤寡老人,王家铭就给他们免费修理,他说:“我是一个贫困户,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现在自己的生活条件有了好转,人均年收入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所以能帮助别人的就帮助别人。”

王家铭即使失去了灵活行走的双腿,却依然运用一双“巧手”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奋斗着。苏湾镇残疾贫困人口673名,其中290名残疾贫困人口仍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积极发展就近就业、特色种养业等增加家庭收入,充分发挥内生动力,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苏湾镇 郎正茂、周颖)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
乡镇动态
苏湾镇:“小巧手”让拄着拐杖的他在脱贫致富路上不掉队
时间:2020-07-13 16:08:44来源:点击:306


 

依靠着拐杖行走的王家铭和往常一样,开始坐到自己的工作台前,满桌的小旧家电,收音机、电风扇、电视机,还有旁边的好几股细小电线,刚坐下,王家铭就拿起小工具开始了今天的维修工作。

肢体一级残疾的王家铭,无法从事和别人一样的体力劳动,只能凭借着自己所学的手艺活来缓解家庭开销带来的压力,帮妻子分担生活重担。2014年,经过申请评议,王家铭成为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兜住了家庭基本开支。王家铭和妻子年龄都不大,夫妻俩不愿意靠着国家的补贴生活,总想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王家铭有维修小家电的小本领,但空有一技之长,但无法将这“一技之长”转化为“致富门路”。

但是这条路太遥远了,家住苏湾镇东黄村东份王村的王家铭,距离司集街道较远,加上自己的身体情况,逢集赶集也是很不方便。那如何发挥修理小家电、小电器的本领呢?他把困难告诉了包村组干部和帮扶责任人。

东黄村委会在得知他家的实际困难后,就近帮助协调住房问题,让其居住在原东黄小学,设立了一个小的家电维修点。一说起这个维修点,王家铭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这间房子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平台,特别感谢国家给予的帮助,我们夫妻俩只能用双手勤劳、好好生活来回报党和政府”。

“家铭,你看看我的电视机怎么放不出画面了”,平时爱看新闻的王大爷电视机坏了好几天,去了几家修理店都因为电视机老旧没有修好,只好送到王家铭这。王家铭爱学习、爱琢磨,为了了解电路结构,他把废旧的小家电是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且收费合理、待人热情,所以周边的村民家电坏了都送过来修,有时碰到些困难的孤寡老人,王家铭就给他们免费修理,他说:“我是一个贫困户,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现在自己的生活条件有了好转,人均年收入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所以能帮助别人的就帮助别人。”

王家铭即使失去了灵活行走的双腿,却依然运用一双“巧手”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奋斗着。苏湾镇残疾贫困人口673名,其中290名残疾贫困人口仍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积极发展就近就业、特色种养业等增加家庭收入,充分发挥内生动力,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苏湾镇 郎正茂、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