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苏湾镇把“保就业”和“促居民就业”当做当前工作重点,坚持以就业扶贫为抓手,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率,巩固贫困人口脱贫成果,助力脱贫人口防范返贫。
形式多样,就业信息传到“实”处。
“如果不是村里库主任告诉我瑞雪食品厂招聘信息,我也不知道厂里在招人,”联合村赵龙平感激得说,“我在《就业信息摸排表》上填了工作需求,库主任就记在心上了,现在每个月可得工资2000多,还享受每月300元的就业补贴,一年下来可增收3万余元。”
苏湾镇定期摸排贫困人口就业信息,了解工种、薪资和务工地点等需求,以县内招聘信息为主,常态化每月更新就业招聘信息,充分考虑区域和年龄等因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在镇内村居、市场和超市等人口集中地点附近的公告栏和“美丽新苏湾”微信公众号发布企业招聘一手信息,定期组织实地和网络招聘会,村居安排车辆点对点接送贫困人口到企业面对面应聘,为贫困人口和企业之间搭建对接桥梁,缩短就业“最后一公里”,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率。
因地制宜,技能培训授有“实”用。
5月温暖的阳光轻拂东黄村龚德水的家中院子,龚德水正在给院内的300只鸡喂食,据龚德友介绍,通过参加镇上畜禽养殖培训班,他了解到给肉鸡喂食是非常讲究得,肉鸡生长阶段不同,营养需求也不同。2020年5月苏湾镇举办畜禽养殖技能脱贫培训班,参训学员21名,为期10天,培训内容涉及畜禽养殖技术、产业扶贫政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基地实践教学等,帮助贫困人口掌握畜禽养殖实用技术。据悉,学员运用所学发展特色种养业,21户均达省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湾镇把培训延伸到就业和产业一线,组织开展各种体现区域经济特色和紧贴贫困人口需求的技能培训和服务,过程中紧抓培训质量关,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拥有“造血”能力;培训结束后考试合格的参训学员获得资格证书,苏湾镇定期上户或者电话回访参训学员,解答学员疑惑、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学员满意度,帮助广大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并撬动地方产业发展。
激发动力,就业政策落到“实”效。
“我们公司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不仅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企业和劳动者本身也可以享受到就业奖补政策。”苏湾镇鼎光家纺贸易有限公司法人候昌文说,“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一个人可得1000元,贫困劳动者每月增收300元。”据了解,鼎光家纺现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7名。
苏湾镇以提高脱贫质量和巩固脱贫成果为着力点,把落实一次性灵活就业补贴、企业就业补贴和交通补贴就业等政策作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不断激发贫困劳动者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20年以来,苏湾镇累计发放就业补贴325人次,发放补贴38万元。
实事求是,先进典型分享“实”迹。
2020年6月贫困劳动者涂玉梅在坊集社区的第五期扶贫大讲堂上分享了自己就业脱贫的奋斗经历。涂育梅一家三口,丈夫钱明肢体二级残丧失劳动力;儿子钱雪强现读高职高专一年级,家庭的生活重担都压在涂育梅一个人的身上。虽然社区帮助申请了低保、残补和“雨露计划”等多项政策,可是涂育梅心里认为“政府政策好,奋斗靠个人”,她在家门口发展种养殖,每年可获得生产经营性收入约1万元。2019年底坊集社区继续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其中包括街道公厕保洁员岗位,上班时间弹性且较短,涂育梅主动递交申请书,现每月可增收400元。
苏湾镇把树典型、宣传典型和学习典型作为有效方法,充分运用扶贫大讲堂等各种集中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就业脱贫致富好典型、好故事和好经验,以身边事教育激励身边人,及时评选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党组织在引领、干部在行动、个人要奋斗的浓厚氛围。(苏湾镇 何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