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一群人,虽然不在战“疫”的最前线,但却每天守在电脑前,面对纷繁复杂的表格、成百上千个数据,一条条排查、一遍遍核对。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战士,义无反顾,拼尽所能,在“疫”线当好“情报员”。
“情报员”并不好当。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巢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群的信息,接听回复相关电话,及时通知各村(社区)核实信息、统计数据、收集报表,做好辖区内各类疫情信息的上传下达和汇总更新。由于工作需要,凌晨核实信息、报送表格也是家常便饭,有时新的人员名单在晚上十一二点才反馈,等到“情报员”核实信息、整理完毕,已是深夜。
周顺,夏阁镇人大副主席,分管卫生健康工作,兼任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自疫情爆发以来,他每天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手机从不离身片刻,带领镇卫健办及时对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全镇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排查。在全面收集有关人员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各村建立台账资料,并从涉鄂返乡人员及巢湖市外返乡人员的整体分布、人员身份、身体健康情况、返乡时间和方式等方面,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科学监管措施,帮助分析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走向。
通过“大数据”反馈的信息并不完善,有的人核对了大半天,发现是以前已经上报的人,但反馈的信息却完全不同;有的人名字不一样,却与排查过的某人其实是同一个人;有的铁路部门反馈说是从武汉乘车回巢湖的,电话核实却说从未离开巢湖……镇指挥部的“情报员”们经常分析会商:到底是信息有问题,还是这个人没说真话?这些必须核实清楚,绝不能打马虎账、蒙混过关,万一漏掉一个疫区返乡人员或是密切接触者,就容易发生连锁交叉感染。“情报员”们责任重大,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生怕有“漏网之鱼”。
截止2月25日,夏阁镇共摸排上报涉鄂人员87人,其中涉武汉人员51人,涉鄂(除武汉)20人,已离开辖区16人,共接收处理公安、铁路、航班、电信、卡口APP等大数据库中信息1000余条,排查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72人,摸排巢湖市外来巢人员468人、“三无”小区6个、私人出租房50间、外来出租人数40人。同时各项数据每天动态更新,确保精准无误,为防止疫情扩散、有效实施网格化防控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请问你是**吗?我是夏阁镇大庙村干部!你是从哪里来啊?你今天来干什么啦?现在还在这里吗?什么时候离开?准备去哪里?你现在具体住哪里?”这就是大庙村“情报员”宋晶晶每天都要重复的问话。
自疫情爆发以来,宋晶晶顾不上年幼的二宝,从正月初二开始就毅然放弃春节假日团聚,积极参与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从一开始的一日三报信息摸排,到现在的卡点信息核实,一个月来她没有休息过一天。宋晶晶所在的大庙村属于镇工业集中区,企业较多,人员流动性大,为了核准信息,她一遍遍地重复着问话,经常一问就是一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由于信息的不定时出现,加班成了家常饭。但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任务再重,困难再大,她都会按时完成!
杨作凤,大焦村“情报员”,在16名“情报员”当中是年龄最大的一位。虽然年龄大,但她充分发挥自身村情熟悉、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工作起来绝不亚于“90后”。由于“大数据”一层层地筛选,名单上的人被问了很多次,有的人烦了,冲着她大声嚷嚷:“你们有完没完,一批接一批地问,还让不让人休息了!”说完就挂了电话。她思量一会,再打电话给人家道歉、说好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说,挨些骂也没办法,只要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辛苦一些也值得。
“有的信息电话错误,要先和公安派出所用身份证核对,身份证上的地址并不是本人真正的居住地址,有的人搬了几次家,得与好几个村联系,一个个地排除,一个个地核实,才能把信息摸排清楚。”独山村“情报员”聂奋生说。
里岗村“情报员”张诗超从不把没有核实完的数据留到第二天。每天会有新的任务分下来,他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忙到凌晨是工作常态。晚上回家时,路上没有一辆车,他成了夜晚名副其实的“独行者”。
在这场疫情防控硬仗中,作为“情报员”、“信息员”的他们始终及时、严谨、慎重地处理每张报表、每条信息。他们坚守岗位、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地审核着每一张报表,每一个数字,每一条信息。哪个节点该统计哪些数据,要向哪个部门上报哪些报表……这些数据、表格虽然没有温度,但却是领导决策部署的关键,更是关切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信息。(张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