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防控的难点。银屏镇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虽然人口较少,但辖区处于三市交界处,人口流动复杂,加上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农村地区走亲访友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管理难度、防控压力巨大。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银屏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乡村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群防群控,稳防稳控,大力宣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难题一:如何确保每家每户基本情况都摸排到位?
健全机制 迅速反应 网格化管理抓实摸排
银屏镇党委第一时间紧急部署,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按照网格化防疫工作模式,包保责任到人。防控工作开始后,镇村198名干部全部到岗开展宣传摸排,做到底数清楚、不漏一人。截至2月5日,镇摸排涉汉涉鄂返乡人员共65人(42户),其中在镇管理的53人(35户);涉汉返乡人员38人(27户),涉鄂返乡人员15人(8户);其中未满14天涉汉人员5人(2户),未满14天涉鄂人员12人(5户),所有人员各项体征均正常。
难题二:如何做好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与关爱?
科学防控 值班值守 全天候防控加强管理
镇村党组织发动网格员、卫生院医生对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包保下沉。严格压实网格化成员工作责任,做到吃住在一线、防控在一线,督促所有密切接触人员、涉汉涉鄂返乡人员实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死看硬守,做到“防输入、防蔓延、防输出。”各村党员组成党员志愿队,自发给隔离户代为购买生活用品,并帮助清运回收生活垃圾,全力保障隔离户基本生活。截至目前,银屏镇辖区内未发现感染或疑似病例。
难题三:如何消除公共场所疫患?
环卫先行 细节入手 无死角宣传提高警惕
自疫情爆发以来,银屏镇党委责令辖区农贸市场、宗教场所、洗浴、棋牌等公共场所全部暂停开放,辖区码头、客运班线全部停运,暂停群众自办宴席等。环卫部门每天对集贸市场、办公场所、人流进出密集区域进行集中消毒,并对辖区主干道、垃圾回收处等公共区域卫生状况进行早晚巡查。组织全镇59个基层党组织中的322名党员直接参与防控,通过上户宣传、张贴条幅、村广播、宣传车、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宣传,让所有群众都能了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并科学做好自我防护。
难题四:如何做到“外不输入、内不扩散”?
设置卡口 联防联控 全方位阻断传播途径
在疫情暴发之际,银屏镇党委当机立断,在银屏镇交通要塞、巢无交界小岭拐设置24小时疫情监测点,安排38名党员干部值班值守,对来往车辆进行不间断检测,把好疫情防控的前沿关口。截至2月4日24时,累计为4219辆8946人测量体温并询问登记,发现2名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人员,劝返1名涉鄂发烧人员,劝散1批送亲婚车队,劝返3辆鄂籍车辆,抗“疫”工作井然有序进行。按照“只留一个出入口”的原则,在全镇9个村133个自然村口设置卡点118处,完成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各村党组织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组织精干力量,实行24小时专人严防死守,检测进出群众体温并登记,严禁外来车辆入村。
难题五:如何照料好敬老院老人及贫户?
特殊关爱 用心帮办 精准化服务保障需求
银屏镇对敬老院采取“镇村干部包保敬老院、敬老院管理人员包保五保老人”的防控包保模式。每个敬老院由3名镇干部、3名村干部实行24小时值班,一天三班、每班2人、镇村干部各1人,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并管理好敬老院大门钥匙,禁止人员、车辆进出。敬老院管理人员,每人包保若干名五保老人。镇村干部值班表、五保老人包保责任表,由应急办负责统筹安排。做好敬老院物资保障工作,为敬老院发放口罩,并做好通风和消毒,有效保障敬老院人员安全。镇村党员干部在上门宣传防范疫情相关知识时,适时走访贫困户,关心其特殊时期的生活实际困难,引导其进行自我防护。对个别需要外出就诊行动不便的贫困户,跟踪安排好其相关就诊事项,并为其发放口罩,在防疫的同时,全方位保障特殊群体身体健康。
难题六:如何解决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紧缺问题?
引导倡议 多方争取 多渠道保障物资供应
调动镇村干部,通过多渠道采购口罩、消毒水、防护服等物资,全部分发至卫生院、卫生室、各村和镇直各部门,用于消毒以及镇村干部、医务人员入户时的个人防护。积极向上级争取物资支持,用于疫情防控检测点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检测。并积极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助力疫情抗疫工作。目前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共计14.5万元,口罩3500个、消毒水80瓶、酒精25桶等。(银屏镇 卢艳姣 乐超群)